全面擊退憂鬱症

生活於繁雜的社會裡,不少人曾懷疑自己是否患有憂鬱症。首先,如果因為某件事情,如工作績效、課業成績或家務、子女等事而擔心或產生負面的情緒,這是自然且正常的現象;相對地,如果時常感覺擔憂、掛心、緊張、坐立不安,卻又沒有明顯的理由,且這樣的情形持續半個月以上,並影響日常生活,就可能是憂鬱症在做怪。

過去,憂鬱症一直被視為是單純因心理因素造成的疾病,但近幾十年夾‧由於精神醫學界對神經傳導物質 (neuro-transmiters)的研究,終於了解情緒也具生理性因素,並與大腦和神經系統所製造的化學物質有非常密切的關係。美國國家精神健康研究院首席研究員Candace Pert博士,在其著作中指出:「影響我們情緒的神經傳導物質不僅集中於大腦中,它還遍佈於全身各處。如此,情緒將造成生理反應,而生理因素也將影響情緒。」而這些影響情緒的生理因素,正是困擾著憂鬱症患者的不明原因。

導致憂鬱症的原因,包括腦部的血清素(serotonin)下降,神經系統失調、壓力、營養失調、長期失眠、運動量低、個人特質及社會環境因素等。有關憂鬱症的治療,除了心理諮商和認知改善等心理治療外,還需接受生理治療;目前除了使用抗憂鬱劑外,已有愈來愈多的憂鬱症患者或身心不適的美國民眾求助於較自然且無副作用的脊骨神經醫學(chiropractic)來改善他們的生理狀況。

脊骨神經醫學醫師注重影響人體健康的結構、生化和情緒三大要素。由於神經系統控制生理各機能,並負責傳遞思想、命令、情緒與感覺,錯位的脊椎骨關節會產生神經訊息干擾‧尤其是上頸椎錯位,還會造成大腦缺血,不僅影響思考、情緒、記憶及反應,並產生不適的生理反應,甚至還會惡化情緒起伏。

此外,飲食習慣不良和內臟功能衰退也會造成神經傳導物質的代謝不良,並可能引發憂鬱症。偏食、吃太多精緻食品,或常暍含酒精或咖啡因的飲料,容易造成維生素和礦物質的缺乏與流失,造成血糖的不穩定、大腦神經的刺激及干擾睡眠。

而壓力也易引發情緒的起伏。這些情緒壓力有時因環境因素或個性特質‧會被「吞到肚子裡去」; 一旦情緒的強度變得相當強烈,如面臨意外傷害或感情創傷時,或者當身體有任何的不適或虛弱時,情緒壓力也會被「卡」在身體裡。這些被壓抑在身體或吞到肚子裡的情緒包袱,通常將永遠的記憶在潛意識中。如此,除了會影響個性的形成以及人際關係的發展,還會影響自律神經系統,並造成與現實不符的莫名情緒和感覺。

慢性的健康問題也會導致憂心,如長期腳關節疼痛而感到寸步難行、體能虛弱而時感力不從心、糖尿及高血壓病患必須無限期地依賴藥物等,都因為對自己身體有某種程度的「失控」,而影響自信,並產生無奈、焦慮、與恐懼。

脊醫能準確地檢查出脊椎關節錯位,並予以矯正,使神經系統能回復正確運作。對於憂鬱症患者身體的內臟及生化環境,脊醫則會應用營養諮商、營養劑補充、飲食和作習指導,以及能量療法來加以改善,而潛藏於潛意識中的情緒包袱,則可藉由潛意識清理療法,予以清除與平衡,使過去的情緒衝擊轉成正常的一般記憶,使其不再干擾著現在,如此地將人體結構,生化,情緒三大因素與以平衡,便能解除憂鬱症的生理成因。

值得一提的是,思考過多卻未付諸於行動的過程中,會在體內孕育一股令人蠢蠢欲動,焦躁不安的能量,此現象是身體對行動的需求所發出的吶喊;但有趣的是,身體並不善於分辨運動與其他活動的差別,因此建議所有憂鬱症患者及壓力繁重的民眾,要時常運動來將這不舒服的能量發洩出來,如此心境就容易恢復平靜。